Compartilhar via


转载:认识自我,把握机遇 —— 谢恩伟 (三)

    2007年,微软华人协会曾组织编写了《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一书,本月该书的姐妹篇《微软360度--成功与成长》新鲜出炉了。本博客经本书作者授权,转载其中一篇的采访纪实。由于篇幅较长,分三段刊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如下:

笔者: 换一个话题,有的人觉得事业发展的一定阶段,会达到一个顶峰,再不会前进了。你觉得是不是每个人的事业都有顶峰?

谢: 我想每个人总归有顶峰嘛。我的理解是,这是个人的选择,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也会不同。如果你十年前问我想做什么,我会说我想做Executive(高管)。如果你今天问同样的问题,我会说我想做到Partner Level(微软内部的级别,相当于合伙人级别经理),对公司有所贡献,对市场有所贡献,我就非常满足了。真的要去做Corporate VP(公司副总裁)或者Senior VP(资深副总裁)吗?我当然可以去做,但是我不会太在乎。

 

笔者: 很有意思,10年后您的目标反而降低了。

谢: 也不是降低目标,因为人生的Priority (优先级) 有所不同了。我现在人生的优先级是,家庭生活非常重要,并非说我不可以去做Executive(公司经理),但是Executive要求有很大的Commitment (投入)。那我就会问自己这样的Commitment愿不愿意去做,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个人选择。在微软有很多工作多年的资深的开发工程师。不一定是他没有潜能去做微软的杰出工程师或技术院士,非常大的一个可能性是这是他的一个选择,他觉得自己对写程序更有Passion (激情),做好这个就很高兴了。而做TF,他就得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沟通、能够影响别人,他可能觉得并不在乎这些事情。所以说这些事情很大程度上是个人选择,这种选择也会随着时间、家庭环境或者大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所以我觉得顶峰这个问题有两重性,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根据时间、家庭条件和大环境的选择;从个人的职业发展角度看,如果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没有足够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笔者: 在今天中国舆论和社会对事业成功非常的强调,导致当今中国的年青人把事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把家庭生活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谢: (这种现象)我在中国当然感受到了,我想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大家在事业上有很多的机会,为工作而工作,为事业成就而生活,这样的现象是当然有的。现在你要是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就跟美国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像,有种淘金的感觉。我想是大环境推动了这样的风气。不过,长远的话,这样的风气应该会慢慢改变,因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文革刚结束后,(人们)就非常想赚钱,因为以前没有钱,就特别想赚钱,疯狂地赚钱。96年我回上海时就对我妈妈讲,“啊,我好沮丧啊!”,感觉社会虽然在发展,(但是)人对钱太看重了。然后,这几年就觉得,啊!越变越好了。因为有了钱后,大家对生活、对文化上就会更多地看重了。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做“驴友”,自己开着吉普车去外面旅游,享受生活。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文化和风气就会转型,会达到变得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笔者: 如果微软里有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特别努力,不太顾家,昼夜加班,拼命工作。一个却很顾家。你会特别奖励那个拼命工作而不顾家的人吗?

谢: 那要具体看。微软,你也知道是个十分看重结果的公司。所以不会太在乎你到底是如何完成工作的。当然方法也要注意的。但两个人在同样的职位,同样把事情都做得很成功的话,我就会奖励这个顾家的人,觉得他能很好平衡工作和生活,效率更高,只化了一半的时间就把工作做好了。但是实际上在多数的情形下,比较不顾家的人,又特别努力的话,他的职业一般会进步快一些。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也有一种场景就是,顾家的人他不仅完成了他份内的事,还做好了份外的事,这样我就要奖励顾家的人了。各种场景都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笔者: 判断一个员工在团队里是不是最出色的,你看重哪几个特质?

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我认识(Self Awareness)。如果一个人才对自己有相当好的认识,对周边情况也有比较好的认识(General Awareness),有这么两点的话,再加上勤奋好学,那么这种人才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了。当然基本功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技能啊,勤奋好学啊,对某个产品或与客户沟通有专长啊,这些都是需要的。但基本技能不能保证必然成功。这时,自我认识,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就很重要。有的人没有自我认识,比如说,有人个人能力很强,但很自满,不再学习;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有就是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优秀的地方,再有就是有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落差。

 

笔者: 时间不多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回头看,你能改变你职业中的一个地方,你会改变哪一个地方?

谢: 呃,这个问题很好。能不能延伸一点,就是如果人生重来一次,我会改变哪样东西。回想我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钱不多,就一定要把学业完成,还有去打工。我就读的大学不太注重个人专业的发展,而是很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不光理科,还有文科。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在大学里就不会太侧重理科方面的学习,而会在文科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如果一个人不是拥有多项才能的通才,很难在事业中成功。回到你的问题,不是说我的工作当中有需要改变什么,在微软14年的职业生涯,我还是会这么走来的。

 

笔者: 很有趣。重读大学,比尔•盖兹可能也这么想吧?

谢: (笑)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这就是我比较看好美国大学的一个方面。中国的教育体制比较专业,分得细,但是中国比较缺少通才。现在中国最缺最缺的不是在下面做事的人,也不是在上面做战略决策的人,而是在中间一段非常专业的(管理)人才。但中国也一直在转变,在下面一二十年当中,会越来越好。

 

完成了对谢恩伟的采访,笔者感触最深的不光是恩伟对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更是他很早就对自己有了准确的自我认识并一直精心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他一直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只有这样,当机遇出现的时候,他才能牢牢的把握住,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