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建構簡介
我們的許多教育系統一開始都是在工業變革期間所設計,這表示其重點在於讓學習者做好投入工廠線作業的準備。 教育者分享資訊,而學習者會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回想資訊。 此教育模型通常會將知識視為固定且可轉譯,並高度重視被動地接受資訊的學習者。 但是,知識是靜態的嗎?
在 2021 年,每分鐘:
- Instagram 使用者會分享 695,000 個故事
- Snapchat 使用者會建立 340 萬張即時照片
- YouTube 使用者會上傳 500 小時的內容
- Twitter 使用者會推文 350,000 次
- 電子郵件使用者會傳送近 2 億封郵件
我們住在一個知識處於動態且不斷演進的世界。 在現今全球聯繫的世界,產業模型的教育已過時。 記憶和重新組織資訊已不足以讓我們的青年成為現代化員工。 他們必須能夠篩選及處理不斷增加的資訊流程,並有效地將資訊應用在需要的地方。 因此,學校必須設計出不僅僅是重複知識的學習機會,並訓練學習者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建構知識。
隨著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的出現,學習者不再需要記住那麼多的知識。 相反地,他們必須知道如何使用知識和資訊來建構自己的理解、建立連結,並產生點子。
學習者透過進行深度學習來建構知識:
- 解譯、
- 分析、
- 合成和
- 評估
一旦學習者對概念和想法有穩固的瞭解,下一個步驟是在新內容中運用該知識,以增進他們的瞭解。 在最深層的層級,教育者必須設計能鼓勵學習者跨各科交流的跨組織學習活動。
如果讓學習者參與這類活動,則教育者的角色會從一個豐富的內容傳送者,變為知識的共同建立者。 透過注意學習者的知識、技能、觀念和信念,我們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境,鼓勵學習者:
- 提出問題、
- 參與社交活動,並
- 找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