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方式為


HL7 2.X 反組譯工具中的結構描述判斷

HL7 2.X 訊息包含標頭區段 (MSH) ,後面接著一些本文區段和選擇性的 Z 區段數目。 MSH 包含 21 個欄位。

訊息送達時,2.X 引擎會讀取標頭,以判斷用來剖析訊息本文的架構。 會發生下列事件序列:

  1. 反組譯程式會讀取 MSH3 (來源合作物件) 的值,以判斷下列驗證選項:

    1. 是否要執行本文的 XML 驗證

    2. 是否要驗證主體資料中的自訂資料類型欄位

    3. 是否允許主體中的尾端分隔符號

    4. 主體架構的目標命名空間 (TargetNS)

  2. 反組譯器接著會讀取 MSH9 和 MSH12,以判斷主體的根節點名稱。 此該演算法如下所示:

    Body schema type = TargetNS + "#" + MSH9.1 + MSH9.2 + MSH12.1 (with dots removed) + MSH12.2 (or GLO if the value is blank) + MSH12.3 (or DEF if the value is blank)  
    

    Microsoft BizTalk Accelerator for HL7 (BTAHL7) 一律允許訊息標頭中的尾端分隔符號。 引擎會檢查每一行前三個字元的區段識別碼。 它會持續產生主體架構所定義之所有區段的 XML。 當遇到未定義的區段時,會將該區段視為 Z 區段。 從該點開始,所有未定義的區段都會構成訊息的 Z 部分。 下一個 MSH 會標示此訊息的結尾。 對於批次訊息,下一個 MSH 或 BTS (批次預告片區段標記) 標示訊息的結尾。 Z 區段只能包含架構中未宣告的區段。 發生宣告區段時發生錯誤。

另請參閱

訊息處理
BTAHL72X 一般檔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