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方式為


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大規模將 Keras 模型定型

適用於Python SDK azure-ai-ml v2 (目前)

在本文中,了解如何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Python SDK v2 來執行 Keras 訓練指令碼。

本文中的範例程式碼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來訓練定型、登錄和部署使用 TensorFlow 後端所建置的 Keras 模型。 該模型 (一個使用在 TensorFlow 上執行的 Keras Python 程式庫所建置的深度神經網路 (DNN)) 對來自熱門的 MNIST 資料集的手寫數字進行分類。

Keras 是一種高階神經網路 API,能夠於其他熱門的 DNN 架構上執行,以簡化開發。 有了 Azure Machine Learning,您就可以使用彈性雲端計算資源,快速地相應放大定型作業。 您也可以追蹤定型執行、版本模型、部署模型,還有更多項目。

無論您是從頭開始開發 Keras 模型,或是要將現有模型帶入雲端,Azure Machine Learning 都能協助您建置可供生產使用的模型。

注意

如果您使用 TensorFlow 中內建的 Keras API tf.keras,而不是獨立 Keras 套件,請改為參閱定型 TensorFlow 模型

必要條件

若要從本文中受益,您必須:

  • 存取 Azure 訂用帳戶。 如果您還沒有 Azure 訂用帳戶,請建立免費帳戶
  • 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計算執行個體或您自己的 Jupyter Notebook,執行本文中的程式碼:
    • Azure Machine Learning 計算執行個體 (不需要下載或安裝)
      • 完成開始建立資源,以建立預先載入 SDK 和範例存放庫的專用筆記本伺服器。
      • 在 Notebook 伺服器上的範例深度學習資料夾中,藉由瀏覽至下列目錄來找到完整和擴充的 Notebook:v2 > sdk > python > jobs > single-step > tensorflow > train-hyperparameter-tune-deploy-with-keras
    • 您的 Jupyter Notebook 伺服器
  • 下載訓練指令碼 keras_mnist.pyutils.py

您也可以在 GitHub 範例頁面上找到本指南的完整 Jupyter Notebook 版本

您必須先要求增加工作區的配額,才能執行本文中的程式碼以建立 GPU 叢集。

設定作業

本節透過載入必要的 Python 套件、連線至工作區、建立計算資源來執行命令作業,以及建立環境來執行作業,來設定定型作業。

連線到工作區

首先,您需要連線至您的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區。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區是服務的最上層資源。 其可以在您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時,提供集中式位置以處理您建立的所有成品。

我們正在使用 DefaultAzureCredential 來存取工作區。 此認證應該能夠處理大部分的 Azure SDK 驗證案例。

如果 DefaultAzureCredential 不適用於您,請參閱 azure-identity reference documentationSet up authentication 來取得更多可用的認證。

# Handle to the workspace
from azure.ai.ml import MLClient

# Authentication package
from azure.identity import DefaultAzureCredential

credential = DefaultAzureCredential()

如果您想要使用瀏覽器來登入並驗證,您應該取消註解下列程式碼,並改為使用它。

# Handle to the workspace
# from azure.ai.ml import MLClient

# Authentication package
# from azure.identity import InteractiveBrowserCredential
# credential = InteractiveBrowserCredential()

接下來,提供您的訂用帳戶識別碼、資源群組名稱和工作區名稱,以取得工作區的控制碼。 若要尋找這些參數:

  1. 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室工具列右上角尋找您的工作區名稱。
  2. 選取您的工作區名稱以顯示您的資源群組和訂用帳戶識別碼。
  3. 將資源群組和訂用帳戶識別碼的值複製到程式碼中。
# Get a handle to the workspace
ml_client = MLClient(
    credential=credential,
    subscription_id="<SUBSCRIPTION_ID>",
    resource_group_name="<RESOURCE_GROUP>",
    workspace_name="<AML_WORKSPACE_NAME>",
)

執行此指令碼的結果是您將用來管理其他資源和作業的工作區控制代碼。

注意

  • 建立 MLClient 時不會將用戶端連線至工作區。 用戶端初始化作業是緩慢的,會等第一次它所需要的時間到時才會進行呼叫。 在此文章中,這會在計算建立期間發生。

建立計算資源以執行作業

Azure Machine Learning 需要計算資源才能執行工作。 此資源可以是採用 Linux 或 Windows OS 的單一或多節點機器,或 Spark 之類的特定計算網狀架構。

在下列範例指令碼中,我們會佈建 Linux compute cluster。 您可以查看 Azure Machine Learning pricing 頁面以取得 VM 大小和價格的完整清單。 由於我們需要此範例的 GPU 叢集,因此讓我們挑選 STANDARD_NC6 模型並建立 Azure Machine Learning 計算。

from azure.ai.ml.entities import AmlCompute

gpu_compute_target = "gpu-cluster"

try:
    # let's see if the compute target already exists
    gpu_cluster = ml_client.compute.get(gpu_compute_target)
    print(
        f"You already have a cluster named {gpu_compute_target}, we'll reuse it as is."
    )

except Exception:
    print("Creating a new gpu compute target...")

    # Let's create the Azure ML compute object with the intended parameters
    gpu_cluster = AmlCompute(
        # Name assigned to the compute cluster
        name="gpu-cluster",
        # Azure ML Compute is the on-demand VM service
        type="amlcompute",
        # VM Family
        size="STANDARD_NC6s_v3",
        # Minimum running nodes when there is no job running
        min_instances=0,
        # Nodes in cluster
        max_instances=4,
        # How many seconds will the node running after the job termination
        idle_time_before_scale_down=180,
        # Dedicated or LowPriority. The latter is cheaper but there is a chance of job termination
        tier="Dedicated",
    )

    # Now, we pass the object to MLClient's create_or_update method
    gpu_cluster = ml_client.begin_create_or_update(gpu_cluster).result()

print(
    f"AMLCompute with name {gpu_cluster.name} is created, the compute size is {gpu_cluster.size}"
)

建立作業環境

若要執行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您需要環境。 Azure Machine Learning 環境會封裝相依性 (例如軟體執行時間和程式庫) 在您的計算資源上執行您的機器學習訓練指令碼。 此環境類似於您本機電腦上的 Python 環境。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可讓您使用策劃的 (或現成的) 環境,或是使用 Docker 映像或 Conda 設定來建立自訂環境。 在本文中,您將使用 Conda YAML 檔案為您的作業建立 Conda 環境。

建立自訂環境

若要建立自訂環境,您將在 YAML 檔案中定義 Conda 相依性。 首先,建立一個用來儲存檔案的目錄。 在此範例中,我們已將目錄命名為 dependencies

import os

dependencies_dir = "./dependencies"
os.makedirs(dependencies_dir, exist_ok=True)

然後,在相依性目錄中建立檔案。 在此範例中,我們已將檔案命名為 conda.yml

%%writefile {dependencies_dir}/conda.yaml
name: keras-env
channels:
  - conda-forge
dependencies:
  - python=3.8
  - pip=21.2.4
  - pip:
    - protobuf~=3.20
    - numpy==1.22
    - tensorflow-gpu==2.2.0
    - keras<=2.3.1
    - matplotlib
    - azureml-mlflow==1.42.0

規格包含您將在作業中使用的一些常用套件 (例如 numpy 和 pip)。

接下來,使用 YAML 檔案,在您的工作區中建立及登錄此自訂環境。 環境會在執行階段封裝至 Docker 容器。

from azure.ai.ml.entities import Environment

custom_env_name = "keras-env"

job_env = Environment(
    name=custom_env_name,
    description="Custom environment for keras image classification",
    conda_file=os.path.join(dependencies_dir, "conda.yaml"),
    image="mcr.microsoft.com/azureml/openmpi4.1.0-ubuntu20.04:latest",
)
job_env = ml_client.environments.create_or_update(job_env)

print(
    f"Environment with name {job_env.name} is registered to workspace, the environment version is {job_env.version}"
)

如需有關建立和使用環境的詳細資訊,請參閱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中建立和使用軟體環境

設定並提交您的定型作業

在本節中,我們將從介紹用於訓練的資料開始。 接著,我們將說明如何使用我們提供的定型指令碼來執行定型作業。 您將了解如何藉由設定執行定型指令碼的命令來組建定型作業。 然後,您將提交定型工作以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中執行。

取得訓練資料

您將使用來自修改的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 (MNIST) 手寫數字資料庫的資料。 此資料是源自 Yan LeCun 的網站,並儲存在 Azure 儲存體帳戶中。

web_path = "wasbs://datasets@azuremlexamples.blob.core.windows.net/mnist/"

如需 MNIST 資料集的詳細資訊,請瀏覽 Yan LeCun 的網站 (英文)。

建立定型指令碼

在本文中,我們已提供訓練指令碼 keras_mnist.py。 實務上,您應該能夠按原樣採用任何的自訂定型指令碼,並在不需修改程式碼的情況下,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來執行。

所提供的定型指令碼會執行下列動作:

  • 處理資料前置處理,將資料分成測試和定型資料;
  • 使用資料將模型定型;以及
  • 傳回輸出模型。

在管線執行期間,您將使用 MLFlow 來記錄參數和計量。 若要了解如何啟用 MLFlow 追蹤,請參閱使用 MLflow 追蹤 ML 實驗和模型

在定型指令碼 keras_mnist.py 中,我們會建立簡單的深度神經網路 (DNN)。 此 DNN 具有:

  • 含 28 * 28 = 784 個神經元的輸入層。 每個神經元代表一個影像像素。
  • 兩個隱藏層。 第一個隱藏層有 300 個神經元,而第二個隱藏層有 100 個神經元。
  • 含 10 個神經元的輸出層。 每個神經元代表一個從 0 到 9 的目標標籤。

顯示深度神經網路的圖表,其中有包含 784 個神經元的輸入層、兩個隱藏層,以及包含 10 個神經元的輸出層。

建置定型作業

現在您已有執行工作所需的所有資產,接下來即可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Python SDK 第 2 版來組建作業。 在此範例中,我們將建立 command

Azure Machine Learning command 是一項資源,指定在雲端中執行定型程式碼所需的所有詳細資料。 這些詳細資料包括輸入和輸出、要使用的硬體類型、要安裝的軟體,以及如何執行程式碼。 command 包含執行單一命令的資訊。

設定命令

您將使用一般用途 command 來執行定型指令碼,並執行所需的工作。 建立 Command 物件以指定定型作業的設定詳細資料。

from azure.ai.ml import command
from azure.ai.ml import UserIdentityConfiguration
from azure.ai.ml import Input

web_path = "wasbs://datasets@azuremlexamples.blob.core.windows.net/mnist/"

job = command(
    inputs=dict(
        data_folder=Input(type="uri_folder", path=web_path),
        batch_size=50,
        first_layer_neurons=300,
        second_layer_neurons=100,
        learning_rate=0.001,
    ),
    compute=gpu_compute_target,
    environment=f"{job_env.name}:{job_env.version}",
    code="./src/",
    command="python keras_mnist.py --data-folder ${{inputs.data_folder}} --batch-size ${{inputs.batch_size}} --first-layer-neurons ${{inputs.first_layer_neurons}} --second-layer-neurons ${{inputs.second_layer_neurons}} --learning-rate ${{inputs.learning_rate}}",
    experiment_name="keras-dnn-image-classify",
    display_name="keras-classify-mnist-digit-images-with-dnn",
)
  • 此命令的輸入包括資料位置、批次大小、第一層和第二層的神經元數目,以及學習率。 請注意,我們已直接傳入 Web 路徑作為輸入。

  • 對於參數值:

    • 提供您為執行此命令所建立的計算叢集 gpu_compute_target = "gpu-cluster"
    • 提供您為執行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所建立的自訂環境 keras-env
    • 設定命令列動作本身,在此案例中命令為 python keras_mnist.py。 您可以透過 ${{ ... }} 標記法存取命令中的輸入和輸出;以及
    • 設定中繼資料,例如顯示名稱和實驗名稱;其中,實驗是一個在特定專案上執行之所有反復專案的容器。 所有以相同實驗名稱提交的工作,都會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室中相鄰列出。
  • 在此範例中,您將使用 UserIdentity 來執行命令。 使用使用者身分識別表示命令會使用您的身分識別來執行作業,並從 Blob 存取資料。

提交作業

接著即可提交工作,以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中執行。 這次,您會對 ml_client.jobs 使用 create_or_update

ml_client.jobs.create_or_update(job)

完成後,工作會在工作區中註冊模型 (作為定型的結果),並輸出可用來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工作室中檢視作業的連結。

警告

Azure Machine Learning 藉由複製整個來源目錄來執行定型指令碼。 如果您不想上傳敏感性資料,請使用 .ignore 檔案,或不要將敏感性資料放入來源目錄中。

作業執行期間發生的情況

作業執行時,會經歷下列階段:

  • 準備:根據定義的環境來建置 Docker 映像。 映像上傳至工作區的容器登錄,並快取以供稍後執行。 記錄也會串流至作業歷程記錄,並可檢視以監視進度。 如果指定策展環境,則會使用支援該策展環境的快取映像。

  • 縮放:如果叢集需要更多節點來執行執行比目前可用的節點,則叢集會嘗試擴大規模。

  • 執行中:指令碼資料夾 src 中的所有指令碼都會上傳至計算目標、掛接或複製資料存放區,並執行指令碼。 stdout./logs 資料夾的輸出都會串流到作業歷程記錄,並且可用來監視作業。

微調模型超參數

您已使用一組參數來定型模型,現在讓我們看看是否可以進一步改善模型的精確度。 您可以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 的 sweep 功能來微調和最佳化模型的超參數。

若要微調模型的超參數,請定義在定型期間搜尋的參數空間。 為此,您將使用來自 azure.ml.sweep 套件的特殊輸入取代傳遞給定型作業的一些參數 (batch_sizefirst_layer_neuronssecond_layer_neuronslearning_rate)。

from azure.ai.ml.sweep import Choice, LogUniform

# we will reuse the command_job created before. we call it as a function so that we can apply inputs
# we do not apply the 'iris_csv' input again -- we will just use what was already defined earlier
job_for_sweep = job(
    batch_size=Choice(values=[25, 50, 100]),
    first_layer_neurons=Choice(values=[10, 50, 200, 300, 500]),
    second_layer_neurons=Choice(values=[10, 50, 200, 500]),
    learning_rate=LogUniform(min_value=-6, max_value=-1),
)

然後,您將使用一些掃掠特定參數 (例如要監看的主要計量,以及要使用的取樣演算法) 在命令作業上設定掃掠。

在下列程式碼中,我們會使用隨機取樣來嘗試不同的超參數設定組,以嘗試將主要計量 validation_acc 最大化。

我們也會定義提前終止原則 BanditPolicy。 此原則的運作方式是每隔兩次反覆運算便檢查一次作業。 如果主要計量 validation_acc 落在前 10% 的範圍之外,則 Azure Machine Learning 將會終止工作。 這可避免模型繼續探索無助於達到目標計量的超參數。

from azure.ai.ml.sweep import BanditPolicy

sweep_job = job_for_sweep.sweep(
    compute=gpu_compute_target,
    sampling_algorithm="random",
    primary_metric="Accuracy",
    goal="Maximize",
    max_total_trials=20,
    max_concurrent_trials=4,
    early_termination_policy=BanditPolicy(slack_factor=0.1, evaluation_interval=2),
)

現在,您可以如先前一樣提交此作業。 這次,您將執行掃掠作業,以掃掠定型作業。

returned_sweep_job = ml_client.create_or_update(sweep_job)

# stream the output and wait until the job is finished
ml_client.jobs.stream(returned_sweep_job.name)

# refresh the latest status of the job after streaming
returned_sweep_job = ml_client.jobs.get(name=returned_sweep_job.name)

您可以使用在作業執行期間呈現的工作室使用者介面連結來監視作業。

尋找並註冊最佳的模型

一旦完成所有執行,您就可以找到產生模型且精確度最高的回合。

from azure.ai.ml.entities import Model

if returned_sweep_job.status == "Completed":

    # First let us get the run which gave us the best result
    best_run = returned_sweep_job.properties["best_child_run_id"]

    # lets get the model from this run
    model = Model(
        # the script stores the model as "keras_dnn_mnist_model"
        path="azureml://jobs/{}/outputs/artifacts/paths/keras_dnn_mnist_model/".format(
            best_run
        ),
        name="run-model-example",
        description="Model created from run.",
        type="mlflow_model",
    )

else:
    print(
        "Sweep job status: {}. Please wait until it completes".format(
            returned_sweep_job.status
        )
    )

然後,您可以註冊此模型。

registered_model = ml_client.models.create_or_update(model=model)

將模型部署為線上端點

註冊您的模型之後,您可以將其部署為線上端點,也就是作為 Azure 雲端中的 Web 服務。

若要部署機器學習服務,您一般需要:

  • 您想要部署的模型資產。 這些資產包括您已在定型作業中註冊的模型檔案和中繼資料。
  • 一些要以服務的形式執行的程式碼。 程式碼會在指定的輸入要求 (輸入腳本) 上執行模型。 輸入腳本會接收提交給已部署 Web 服務的資料,並將其傳遞給模型。 模型處理資料之後,指令碼會將模型的回應傳回給用戶端。 指令碼是模型專用的,必須了解模型所預期和傳回的資料。 當您使用 MLFlow 模型時,Azure Machine Learning 會自動為您建立此指令碼。

如需部署的詳細資訊,請參閱使用 Python SDK 第 2 版,搭配受控線上端點部署和評分機器學習模型

建立新的線上端點

在部署模型的第一個步驟中,您需要建立線上端點。 端點名稱在整個 Azure 區域中必須是唯一的。 在本文中,您將使用通用唯一識別碼 (UUID) 建立唯一名稱。

import uuid

# Creating a unique name for the endpoint
online_endpoint_name = "keras-dnn-endpoint-" + str(uuid.uuid4())[:8]
from azure.ai.ml.entities import (
    ManagedOnlineEndpoint,
    ManagedOnlineDeployment,
    Model,
    Environment,
)

# create an online endpoint
endpoint = ManagedOnlineEndpoint(
    name=online_endpoint_name,
    description="Classify handwritten digits using a deep neural network (DNN) using Keras",
    auth_mode="key",
)

endpoint = ml_client.begin_create_or_update(endpoint).result()

print(f"Endpint {endpoint.name} provisioning state: {endpoint.provisioning_state}")

建立端點之後,您可依照下列方式加以擷取:

endpoint = ml_client.online_endpoints.get(name=online_endpoint_name)

print(
    f'Endpint "{endpoint.name}" with provisioning state "{endpoint.provisioning_state}" is retrieved'
)

將模型部署至端點

建立端點之後,您可以使用輸入腳本來部署模型。 一個端點可以有多個部署。 接著,端點就可以使用規則將流量導向這些部署。

在下列程式碼中,您將建立單一部署,處理 100% 的連入流量。 我們已為部署指定任意的色彩名稱 (tff-blue)。 您也可以為部署使用任何的其他名稱,例如 tff-greentff-red。 將模型部署至端點的程式碼會執行下列動作:

  • 會部署您稍早註冊之模型的最佳版本;
  • 使用 score.py 檔案為模型評分;和
  • 使用自訂環境 (您稍早建立的) 來執行推斷。
from azure.ai.ml.entities import ManagedOnlineDeployment, CodeConfiguration

model = registered_model

# create an online deployment.
blue_deployment = ManagedOnlineDeployment(
    name="keras-blue-deployment",
    endpoint_name=online_endpoint_name,
    model=model,
    # code_configuration=CodeConfiguration(code="./src", scoring_script="score.py"),
    instance_type="Standard_DS3_v2",
    instance_count=1,
)

blue_deployment = ml_client.begin_create_or_update(blue_deployment).result()

注意

預期此部署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

測試已部署的模型

既然您已將模型部署至端點,您可以使用端點上的 invoke 方法來預測已部署模型的輸出。

若要測試端點,您需要一些測試資料。 讓我們在本機下載我們在訓練指令碼中所使用的測試資料。

import urllib.request

data_folder = os.path.join(os.getcwd(), "data")
os.makedirs(data_folder, exist_ok=True)

urllib.request.urlretrieve(
    "https://azureopendatastorage.blob.core.windows.net/mnist/t10k-images-idx3-ubyte.gz",
    filename=os.path.join(data_folder, "t10k-images-idx3-ubyte.gz"),
)
urllib.request.urlretrieve(
    "https://azureopendatastorage.blob.core.windows.net/mnist/t10k-labels-idx1-ubyte.gz",
    filename=os.path.join(data_folder, "t10k-labels-idx1-ubyte.gz"),
)

將這些載入測試資料集。

from src.utils import load_data

X_test = load_data(os.path.join(data_folder, "t10k-images-idx3-ubyte.gz"), False)
y_test = load_data(
    os.path.join(data_folder, "t10k-labels-idx1-ubyte.gz"), True
).reshape(-1)

從測試集中挑選 30 個隨機樣本,並將其寫入 JSON 檔案。

import json
import numpy as np

# find 30 random samples from test set
n = 30
sample_indices = np.random.permutation(X_test.shape[0])[0:n]

test_samples = json.dumps({"input_data": X_test[sample_indices].tolist()})
# test_samples = bytes(test_samples, encoding='utf8')

with open("request.json", "w") as outfile:
    outfile.write(test_samples)

然後,您可以叫用端點、列印傳回的預測,並連同輸入影像一起繪製。 使用紅字型顏色和顛倒顯像 (黑底白字) 來反白分類錯誤的樣本。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predict using the deployed model
result = ml_client.online_endpoints.invoke(
    endpoint_name=online_endpoint_name,
    request_file="./request.json",
    deployment_name="keras-blue-deployment",
)

# compare actual value vs. the predicted values:
i = 0
plt.figure(figsize=(20, 1))

for s in sample_indices:
    plt.subplot(1, n, i + 1)
    plt.axhline("")
    plt.axvline("")

    # use different color for misclassified sample
    font_color = "red" if y_test[s] != result[i] else "black"
    clr_map = plt.cm.gray if y_test[s] != result[i] else plt.cm.Greys

    plt.text(x=10, y=-10, s=result[i], fontsize=18, color=font_color)
    plt.imshow(X_test[s].reshape(28, 28), cmap=clr_map)

    i = i + 1
plt.show()

注意

由於模型正確性很高,因此您可能必須執行資料格數次,才能看到分類錯誤的樣本。

清除資源

如果您不會使用端點,請將其刪除以停止使用資源。 刪除端點之前,請確定沒有其他部署在使用端點。

ml_client.online_endpoints.begin_delete(name=online_endpoint_name)

注意

預期此清除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

下一步

在本文中,您已訓練定型並登錄了一個 Keras 模型。 您也已將模型部署至線上端點。 若要深入了解 Azure Machine Learning,請參閱下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