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IdentityImport 函数 (p2p.h)

PeerIdentityImport 函数导入一个对等标识。 如果计算机上存在对等标识,则返回 PEER_E_ALREADY_EXISTS

语法

NOT_BUILD_WINDOWS_DEPRECATE HRESULT PeerIdentityImport(
  [in]  PCWSTR pwzImportXML,
  [in]  PCWSTR pwzPassword,
  [out] PWSTR  *ppwzIdentity
);

参数

[in] pwzImportXML

指向要导入的 XML 格式对等标识的指针,该标识由 PeerIdentityExport 返回。 此二进制数据必须与导出的数据 byte-for-byte 匹配。 XML 必须保持有效的 XML,没有额外的字符。

[in] pwzPassword

指定要用于对等标识进行加密的密码。 密码必须与提供给 PeerIdentityExport 的密码相同。 此参数不能为 NULL

[out] ppwzIdentity

指向表示导入的对等标识的字符串的指针。 如果导入操作成功,则应用程序必须通过调用 PeerFreeData 释放 ppwzIdentity

返回值

如果函数调用成功,则返回值 S_OK。 否则,它将返回以下值之一。

返回代码 说明
E_INVALIDARG
其中一个参数无效,或者 ppwzImportXML 中的 XML 数据已被篡改。
E_OUTOFMEMORY
内存不足,无法执行指定的操作。
PEER_E_ALREADY_EXISTS
此计算机上已存在对等标识。
PEER_E_NO_KEY_ACCESS
对对等标识或对等组密钥的访问被拒绝。 通常,这是由于包含用户或计算机密钥的文件夹的访问控制列表 (ACL) 不正确导致的。 手动重置 ACL 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注解

PeerIdentityImport 使用的 XML 片段如下所示:

<PEERIDENTITYEXPORT VERSION="1.0">
   <IDENTITY>
     <!-- UTF-8 encoded peer name of the identity -->
   </IDENTITY>
   <IDENTITYDATA xmlns:dt="urn:schemas-microsoft-com:datatypes" dt:dt="bin.base64">
      <!-- base64 encoded / PFX encoded and encrypted IDC with the private key -->
   </IDENTTYDATA>
</PEERIDENTITYEXPORT>

要求

要求
最低受支持的客户端 带 SP2 的 Windows XP [仅限桌面应用],带 SP1 的 Windows XP 和适用于 Windows XP 的高级网络包
最低受支持的服务器 无受支持的版本
目标平台 Windows
标头 p2p.h
Library P2P.lib
DLL P2P.dll

另请参阅

PEER_DATA

PeerFreeData

PeerIdentityEx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