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оделиться через


乱弹@2004/10/30

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觉是井底之蛙的唧唧歪歪。但有总是胜于无,会督促我自己经常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听听别人的意见。

关于程序员

今天和一个一起上工程硕士班的同学聊起他们的工作,他感慨说,现在一方面工作进程有些紧,一方面,文档需要写得非常详细。不过,写文档,编程,都是这么些人。

突然想起《最后期限》中的一段,小心地问:是不是设计的时候,需要写很多文档,然后具体编码的时候,这些设计都不再理睬了。

期待回答为“不是”,但是最后结果还是“是”。

想想也不能怪别人,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不对,但是有的时候,也就顾不上了。这让我想起当年找工作的时候,定的范围中,有一条就是不去小公司。因为太小了,学不到系统的东西。

当然,后来进了大公司,才发现在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限制:自己担任的角色太细了,没有一个大局观。有一阵子,很彷徨:觉得比起相同时间经历的程序员来说,自己似乎不足很多。当然,后来也能自己慢慢想通:现在担任的只是一个职务,不会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即使是程序员也一样。重要的还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或者具体说,处理棘手问题/待人接物/自身修养的能力。

IT业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在国内,更是如此。仔细想想,平时接触的人当中,很少有60年代出生从事IT行业的。很想听听这些正值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的人的一些经验分享。

关于员工激励

很早以前就想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觉得似乎更多是管理者的职责:即使不能使员工激情高涨,也至少应该保持吧!

可是,这个问题似乎要复杂得多。

今天晚上和大学的一个同学一起吃饭。他是我们计算机系那一届最牛的人,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硕士/博士,现在是担任学校里一个公司的经理,相当于我老板的老板的位置吧。

我们随便说起,他们公司的待遇其实并不高,但是很多留下来的人,却是热情高涨:每天工作到11点,又没有什么加班费。而且人人能力都很强:做硬件的能写操作系统,做软件的能搭硬件平台。

老同学的理论是:

1. 这一帮子人,本身都是一些有些怪的人。有的人以前去一个地方,每天加班到深夜。两个月以后,发现加班无事可做,决定跳槽!

2. 现在大家都是冲着一个目标去的,希望能真正做出一些东西。而且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在国内是领先的,没有每人在做,别人也做不了。同时,10几万/20几万的设备,是很容易被批准的。

3. 也有过一些不同想法的人,都自己走了或者被开除了!

这让我想起刚工作时,天天到11点,第二天还准时去上班。每天想的,是怎样多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什么偷懒的方法。

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现在的机制有问题:他们这里的员工,迟早也会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一些需求。如果两/三个月的工资,在上海都买不起一个平米的房子,迟早有一天会走的。

我的理解是:

1. 现在他们很多人,确实是带着一种希望,一种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的念头,在这里努力。如果以后一旦发现这里有问题,做不了事情,那么会造成很多技术骨干的流失。

2. 反过来说,如果做成了,做出了非常棒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且能够成功上市,那么,需要真正兑现诺言了。似乎这个时候,更加是考验公司的时候了。怎样让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变成一个规范的大公司,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跳跃。

3. 其实,相信现在这里很多的技术人员,是抱着一种“卧薪尝胆”的态度。有一种说法“你能拿多少,并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你在市场上值多少。”那么,他们现在做的,就是增加自己价值的事情。等到有一天,他们自己的价值提升上去了,而且这个市场成熟了,那么,势必要靠适当的高薪的支持。

呵呵,现在再回头想想,都只是饭桌上的闲聊罢了。

Comments

  • Anonymous
    November 01, 2004
    good article. i lik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