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a


【一步進入工業 4.0】專訪創鈺國際總經理賴鴻銓:Beacon 點貨一分鐘盤點十萬平方尺廠房資產

screen-shot-2016-11-28-at-5-46-25-pm

創鈺國際科技總經理賴鴻銓

4 年前,工業 4.0 只是口號,4 年後許多台灣製造業工廠仍然不知如何搭上這股大潮。專門協助台灣傳統廠數位轉型的創鈺國際科技總經理賴鴻銓說:「台灣工業 4.0 第一步,還是要從『人』開始改造。」

我們都以為,工業 4.0 就是在講機器自動化,該談如何發展軟體、做數據分析。但是,撇除掉所有新潮字眼,賴鴻銓認為,工業 4.0 是一個有溫度的改革,說到底還是要服務「人」,除了要把機器連網之外,整個對於工廠人員的管理方法也要隨之革新,而其中的關鍵就在 Beacon 佈置。

工業 4.0 要服務的是人,不是機器

這群人包含製造業工廠裡的管理者、工作人員、倉儲運輸人員。先從這群人的需求開始改造、優化,才能帶起整個工廠的智慧化。所以,在工廠 24 小時不停運轉的狀況下,各部門的人員什麼時候,在哪裡做了什麼事情,這些以前無法及時得知的資訊,在工業 4.0 時代下變成即時決策的關鍵。

數千名員工、機器、倉儲物料,要怎麼真正的有效管理?在工廠中,如何保障人力安全?機器故障時,該如何及時調派修理人力,讓生產線不至於延宕?幾千人的大廠在上班點名、緊急疏散時,如何有效安排動線?這一些都是台灣傳統製造廠會遇到的問題。

本來專注於軟體客製化開發服務的創鈺國際,曾為政府機關、博物館開發 Beacon 導覽系統,於去年開始與台灣電子大廠合作,開始開發以高精準度的 Beacon 去搜集廠房裡的機器、人員、配送車、儲料的即時數據。

5000 人大工廠,透過 Beacon 管理年產值可以加速提升至少 5%!

賴鴻銓表示,在高溫、高濕度、擁擠的工廠裡,若使用 wifi 定位會非常不準確,但是創鈺開發的 Beacon 定位技術誤差值在80 公分內,可顯示機器、車具、人員的位置、數據。從 Beacon 的研發、佈建到後期的資料統整,都是創鈺服務的一環。

這些數據、資訊全部都傳送到創鈺研發的統一管理平台,這就像一個即時的戰情會報室,可以清楚瞭解人機的動向,即使是5000 人大工廠也能非常機動的調配人力、物力。

賴鴻銓說:「目前某年花 20 億人力、物力成本的台灣大廠使用了我們這套系統,效能已經提升 5 %,這樣換算下來每年我們可幫大廠省下千萬台幣,而明年我們要拚產能提升 15 %。」

賴鴻銓認為,工業 4.0 要提升的其實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關係。舉例來說,過往傳統紡織廠老師傅其實是靠「經驗」來校正機器,但風險就是這些經驗無法量化成 SOP 傳承給新進員工,但透過 Beacon 蒐集數據後,就能變成後進工程人員的判斷標準。

Beacon 新應用:一分鐘之內可以盤點十萬平公尺所有的工廠資產

再者,在機器眾多的工廠裡,只要有一個小螺絲鬆脫就可能造成生產線延宕。但是以前的工廠管理實務操作上,要及時找到工程師去修繕,並且妥善紀錄處理狀況是一個挑戰。賴鴻銓表示,甚至有機器故障三年,資料都沒有更新也沒人發現。不過透過創鈺提供的解決方案,這一些以往做不到的事情,都可瞬間完成。

他說:「不僅大工廠需要這樣的管理,中小型的工廠更需要。光拿點貨來講好了,透過 Beacon 點貨,一分鐘之內可以盤點十萬平公尺所有的資產,不用人員拿著 QR code 一個個慢慢掃。」

關懷員工上班狀況,工業 4.0 強調有溫度的人員管理

在生產線上的員工,多半會有因生理狀況不佳,或是因為領料領不到導致時間延宕等,人員無法真正發揮產能的「假性上班」狀況。根據商業週刊的報導,在美國,員工假性上班的成本,占工資成本比率將近四成。

為了照顧廠內員工、增進管理效率,創鈺的 Beacon 服務方案裡,也包含員工健康管理。每個員工手上都會有個 Beacon 手環,內有計步器、心跳增測器、血氧濃度、毒氣偵測,這些生理數字出狀況的時候,系統就可以馬上接收。甚至可以求救。

同時,透過監視器管理,把工廠地圖與監視畫面結合在一起,在意外發生、需要緊急疏散時,也可以馬上定位人員位置。

創鈺目前專注於研發工廠使用 Beacon 的使用者情境,除了讓人與機器的數據可以更精確掌握之外,同時也讓工廠員工不再是生產工具,而是更能發揮決策者的效用,幫助產能提升。根據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智慧工廠的條件是基於機器的快速產能,以及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人類決策,使工廠能預測市場趨勢與設備使用效益,達到少量、多樣、高品質、交期又快的新形態生產模式。

台灣的工廠數位轉型,其實就應該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思考,進而真正提高產能,降低資源浪費。

 

文章來源:科技報橘